您现在的位置:williamhill威廉希尔亚洲官网>> 正源快讯>> 教育动态>>正文内容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幅放缓、企业生存困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态势如何?能否助力学生、企业、政府,打赢这场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保障与经济发展“保卫战”?

  2013年7月16日,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编写的《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报告从数据出发,从培养结果出发,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回答。

  关注1:学生成长成才

  2012年,就业压力转化为320万高职毕业生的奋斗动力,就业期待承载了他们身后320万个家庭提升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的梦想。据有关方面对各类高等院校统计,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次于最高的“985”院校。围绕就业热点,本年度报告首次推出培养质量“计分卡”。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今年,这一问题的现实性与挑战性凸显。对于学生与家庭,尤其是城乡中低收入阶层而言,“要不要读高职”已成为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应,《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首次使用“计分卡”形式,选取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月收入、自主创业的比例、专业相关度和对母校总体满意度5项关键指标,直观呈现高职院校的培养质量。

  培养质量,关键指标稳中有升。麦可思公司的跟踪调查显示,在这5项指标中,2012届高职毕业生全部高于2011届的基线水平。2012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上升0.8个百分点,与2012届本科毕业生91.5%的就业率基本接近。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31元,比2011届上升10%。有2.9%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2011届上升0.7个百分点,2012届本科毕业生为1.2%。有64%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比2011届上升1个百分点。83%的毕业生表示对母校满意,比2011届上升3个百分点。

  作为中等收入阶层的后备军,高职毕业生在经过职场磨炼后是否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收入涨幅如何?能否获得晋升?创业的比例如何?报告对学生毕业三年后的情况也进行了调查。

  后续发展,毕业三年后收入倍增。2012年,被调查的2009届高职毕业生,月收入为4160元,比毕业半年时的月收入增加了2270元,涨幅为120%,整体上在毕业三年后实现了收入倍增。有56%的毕业生三年内发生过职位晋升,略高于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的比例(52%),有28%的高职毕业生三年内晋升1次,有28%的晋升2次及以上。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3%,比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加了2.3倍,本科毕业生该比例增长倍数为2.0倍。

  在现行高考分批次招录体系中,高职生一般被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和“失意者”。经过三年的在校学习生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何变化?社团活动参与度如何?对母校是否满意?报告对此也进行了调查。

  高职三年,正能量持续提升。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校期间价值观得到提升,其中,学生认为价值观提升最多的方面为乐观态度(59%)和积极上进(57%)。75%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社团活动,其中,在校期间参与度最高的社团活动为“社会实践及公益类”(33%),其次为“体育户外类”(22%)。对母校的各类满意度较高,其中,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为81%,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为75%,对生活服务的满意度为75%。

  案例 注重培养质量,学生后续发展有潜力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丁仕源被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为“中国90后创业最年轻的富豪”,他现在执掌的活动策划企业让他拥有了1200万元的财富。丁仕源说:“我要感谢我的母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去实现梦想。”

  桂林福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3期共450人的订单班培养,至2012年有30%毕业生已成为该公司的骨干力量,其中1人升任厂长,4人担任副厂长,1人担任质检部副站长。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评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会做人,能做事,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钻研,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关注2:合作共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高职教育新的使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赋予高职教育新的任务,高职教育面临着区域转型和产业提升的历史新机遇,必须在“依存度”和“地域性”上下功夫,逐步建立起地校一体、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国家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要求各地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以招收当地生源为主的高职教育,在地方政府和产业部门的统筹下找到了施展身手的更大空间,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与区域产业布局对接、教学与行业用人单位对接,不仅为当地新兴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在国家重点支持的航空航海、高速铁路、重大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产业界的认可。

  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共建共享。新型城镇化是未来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地方政府将高职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地校一体,共建共享;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落户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显现了人才吸纳、人才回哺的人口集聚效应,有效提高了城镇普通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高职院校办学重心下移,成为地方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力量。

  在服务农业现代化中实现自身增值。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直面农业、深入农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校涉农类专业能否真正服务“三农”,毕业生能否“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关系到县域经济转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近10年来,高职院校涉农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一直具有较好的对口率、稳定率和服务“三农”贡献率,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农技服务,科研经费不断取得新突破,社会服务能力连年提升,学校在为“三农”服务中体现了自身价值。

  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提升能力。随着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均衡,中小企业异军突起,但其技术技能人才匮乏、技术创新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也逐步显现。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技术研发服务,培养紧缺人才解决企业难题,有效解除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2012年,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案例 对接重点产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校办学就跟进到哪里;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思路,与省内100家大企业集团、10个重点产业园区实现了“产学对接”。近5年,中国二重、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攀钢集团、三一重工集团等企业接收了6500余名该校毕业生。德阳市市长陈新有说:“如果没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德阳的工业经济,特别是重装基地建设不可能得到这么好的发展。”

  关注3:地方政府责任

  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开始加大,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高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正在形成,体现了政府主导的特征。

  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学校教育经费收入为1250.8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9%。在高职院校经费收入结构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学费的比重接近九成(89.5%),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74.8 亿元,比上年增长37%。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重自2010年首次超过学杂费后,进一步上升到54%,这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高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正在形成。

  2011年,全国地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达到15072元,其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水平达到8011元,政府投入强度超过这一水平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17个,其中北京、西藏、宁夏、新疆、广东、内蒙古、辽宁等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过10000元。但是,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仍明显偏低,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只有地方普通本科学校的56%。

  另外,部分省区高职学生学费负担相对较重。以“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消费支出”为参照,发现重庆、广西、陕西、海南等地的高职生均学杂费超过了当地农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1.2倍以上,个别省区高达1.47倍。而东部地区生均学杂费为当地农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的七成左右。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对财政和学费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多元筹资能力不强。

  案例 高职为地方发展服务,地方政策支持回哺

  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表示,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以一个专业带动地方一个支柱产业,需要多少钱政府都可以支持。

  山东省枣庄市市委书记陈伟对枣庄职业学院努力把更多学生留在当地就业发展、为当地加快产业升级发挥作用的做法表示赞赏和支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